高质量陪伴孩子
1.拒绝漫不经心和随意交流
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,而在于家长是否全身心地投入,是否能让孩子感到愉悦。如果你很忙碌,不妨试着利用碎片化时间。重要的是,在陪伴孩子的时间里,要全身心投入,暂时放下工作、生活中不开心、琐碎的事情,倾听孩子的话语,与孩子快乐沟通。例如,餐后陪孩子读一本绘本,睡前陪孩子聊一个喜欢的话题,接送孩子的途中和他一起欣赏周围的风景。每完成一项活动,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简单的记录。
家长不在孩子身边,也能给孩子其他形式的陪伴。例如,出差或加班时抽出几分钟时间,给孩子打个电话,问问孩子的近况,道一句晚安。又如,在加班后回家时,给孩子带一些“礼物”,如一片漂亮的小树叶,一颗纸折的小星星,一张在回家路上拍下的照片。挂念着,关怀着,是对孩子心灵的陪伴。
2.让陪伴成为一种乐趣
一些家长觉得陪孩子很累、很耗精力。我们不妨转变思路,和孩子一起玩。家长可以想一想自己小时候喜欢玩什么,如跳房子、捉蝴蝶、放风筝……和孩子一起玩一玩童年的游戏,让自己和孩子都获得乐趣。此外,家长可以想一想现在的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,找出一些适合的跟孩子一起去做。例如,喜欢健身的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运动,喜欢烹饪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美食,喜欢画画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涂鸦……当陪伴活动成为家长和孩子共同的爱好,那么陪伴的乐趣将会几何倍数地增加,陪伴也会成为一项能让家长身心愉悦的活动。别把陪伴的意义死板地圈定在围着孩子,寸步不离。在陪伴以外的广阔世界里,家长对生活的热爱,对自我价值的实现,同样是对孩子价值观层面的陪伴。
3.尊重孩子的意愿
家长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,在陪伴这件事上也是如此。但怎样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呢?也许家长精心策划的活动带给孩子的快乐,与陪他在小区路边研究汽车标志一样多。很多家长和孩子在一起,几乎不停地挑剔、指挥孩子。孩子玩水,嫌孩子浪费水;孩子玩土,嫌孩子弄脏衣服。陪伴孩子,主人公应是孩子而不是大人。如果家长想让自己的陪伴更有质量,就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,走进孩子的世界,陪着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去观察、探索。例如,孩子对路边正在搬运食物的小蚂蚁很感兴趣,家长不妨停下脚步,陪孩子一起观察和探索。家长驻足的几分钟,对孩子来说恰恰是最好的陪伴。
法国儿童教育学家卡特琳娜•盖冈在《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》里说:“与孩子一起度过一些温暖、快乐、亲密的时光,用温暖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对孩子的爱意,是他们快乐的源泉,也是他们情感学习的启蒙课。当孩子感觉到被爱,就会在童年或成年后也有能力对别人表达和给予关爱。”每个大人的心里都有一扇通往童年的门,孩子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。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,重新体会那份纯真和快乐,和孩子一起成长,让彼此都成为最好的自己。
用户登录